🔗原文链接
现代的数字工具使我们能够轻松地从各种来源“获取”信息。我们知道如何拍照、打字记笔记、录制视频或扫描文档。
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将这些内容从现实世界转移到数字世界。将数字内容从一个APP搬到另一个APP甚至更容易。我们知道如何复制和粘贴文本、保存网页上的图片、存档电子邮件附件或导入视频文件。
然而,真正的挑战并不在于将信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是如何让这些信息穿越时间的周期,增援未来的自己。
稍微解释一下这句话:你可能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一本书,理解它所阐述的观点。当你读完这本书时,你可能会有一种成就感,你认为你已经掌握了这本书的宝贵知识。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你可能会应用书中推荐的科学方法,但很快就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你可能会尝试改变你的饮食、运动、交流或工作方式,你相信习惯的力量。但是,当日常生活的琐事重新占据你的生活时,你学到的那些科学方法就又抛到九霄云外了。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产生分化。有些人放弃了,认为所有“个人成长”类书籍都是扯淡。另一些人可能认为这是遗忘导致的,所以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他们读过的所有内容。还有很多人可能会变成“信息输入狂(infovore)”,强迫自己不断阅读书籍、文章和课程,希望能有所收获。
我想提出一个全新的看法:你所阅读的内容是优质的、有益的、非常重要的,但是你阅读的时机不对。
例如,你现在可能正在学习时间管理技巧,但这些技巧可能只在你当了经理并且你对时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时,才会真正有用。
你现在可能正在观看关于在线营销的视频,但它当下可能用不到,只有当你的新产品出售时它才能被用到。
知识的挑战并不在于获取。在数字世界中,你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获取任何知识。
真正的挑战在于识别哪些知识值得获取。然后建立一个系统,带着这些知识穿越时间长河,将它们应用到最适合、最需要它的情境、问题或挑战中。
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你需要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中时,你不必强求记住它、整合它,甚至完全理解它。你只需要应用这些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你对它的理解空白都会很快显现出来。当你用书本知识解决了一个现实问题的时候,书本知识就变成了经验知识。而经验知识是你永远的财富。
这就是“第二大脑”的工作——一个外部的、集成的数字仓库,用于存储你所学习的知识及其出处。这个系统不仅能帮你储存知识,还能帮你随时找到需要的信息。它将知识分成多个小的信息单元,以供回顾、使用或删除。
使用渐进式总结法创建易于复习的笔记
在PARA方法中,我描述了一个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它能够整理所有类型的数字信息。这个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侧重于信息的实用性(actionability)(即,你能立即确定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而不是信息的含义(meaning)(因为含义可能会因上下文而改变)。这样,你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你的数字信息。
PARA系系的四大支柱——项目(Projects)、领域(Areas)、资源(Resources)和存档(Archives)——旨在帮助你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有序地管理你的知识,并使其在需要时易于获取和使用。
- 把笔记塞进项目文件夹里,相当于是给这个笔记定了个短期的闹钟,提醒你在项目的某个阶段要回头看看它。
- 而那些放在领域文件夹里的笔记,就像是定了个不那么频繁的提醒,通常在你审视工作或生活的某个方面时才会去翻一翻。
- 资源文件夹里的笔记,就像是随时待命的士兵,只要你决定在某个议题上采取行动,它们就能立刻派上用场。
- 至于存档文件夹里的笔记,它们就像被打入冷宫,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但平时不会特意去翻看。
注意,在使用PARA方法时,我们已经无意识地创建了一个似于”事项日程备忘录(tickler file)”的提醒系统。这种新的提醒系统更多地是根据特定的条件(如某个事件的发生或某个目标的达成)来安排提醒,而不是严格按照时间(每日、每周、每月、每年)来安排。
以条件为基础的计划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它不会将我们禁锢在僵硬的例行公事中。我们有能力大幅度地加快进度,利用我们积累的笔记作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是否要加速,以及更重要的是,加速的方向应如何选择?我们将这个决定权留给我们的未来的自己,因为他会更有经验,更有智慧。
PARA方法提供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将你的知识整理成单独的笔记,然后根据你能否立即采取行动(即实用性)将这些笔记分类为项目、领域、资源和归档四个类别。然后,你可以使用笔记工具在需要时随机地查阅这些笔记,以便回顾和使用这些知识。
但现在我们转向一个更基本的问题:这个系统该如何实操?一旦我们获取了一些信息,我们如何创建笔记,使它在未来容易被提取和使用?我们如何确保我们今天保存的笔记能增援未来的项目,即使我们无法预测或想象那些项目可能是什么?
这就是渐进式总结的工作。
笔记优先知识管理(Note-first knowledge management)
在知识管理领域,有两种主要的方法或思路来组织一个笔记系统:
标签优先法(Tagging-first approaches)主张笔记不应该有明确的层次结构或组织结构。笔记被视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虚拟的、相互关联的、自由扩展的思想矩阵。因为可以将多个标签应用于一个笔记,所以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发现任何特定的笔记。与此相反,将笔记限制在特定的笔记本或文件夹中,则被认为是一种限制性和静态的做法。
虽然标签的确有其独特用处,但我个人并不赞同将其作为笔记的主要组织方式。在我看来,依赖标签过于脆弱,维护起来也相当繁琐。它让我们的注意力平均分布在每一条笔记上,不论这些笔记是否真正有价值。虚拟矩阵听起来很酷,很前卫,但我们的思维并不适合处理这样的抽象概念——我们更习惯于直观地、自然而然地将事物归置于一个具体的地方。
第二种常规的组织笔记的方法是笔记本优先(notebook-first)。这基本上是将我们在物理世界中组织事物的方式(在一系列离散的容器中)转化到数字世界中。
在我看来,笔记本优先法比标签优先法更好,主要是因为它不会干扰我们。它不试图自动化或干预人们在观察和理解模式时的直觉性联系。PARA本身就是一个笔记本优先的系统。
但如果我们就此止步,那么对于一个以创新为导向的经济体或个人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正如标签爱好者正确指出的那样,笔记本和文件夹实际上压制了创新生活方式的核心——偶然性和随机性。
因此,我提出一种打破僵局的方法:笔记优先法(note-first approach)
我建议将单个笔记的内容组织作为优先考虑因素,而不是纠结选择标签或笔记本的分类方式。这有许多优点:
- 它能与其他的内容分类方式协同,但又不必依赖它们(包括但不限于标签优先法和笔记本优先法)
- 它让你投入到记笔记的所有工作都变得更有价值,因为你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直接与内容互动
- 它能更容易地迁移到其他设备、存储位置,甚至是其他应用程序,因为笔记的内容比整体结构更有可能被保留下来
- 它培养了一些有价值的技能(如简洁的沟通、抓重点、视觉思维等),这些技能可以轻易地应用到其他活动中
- 它让你的笔记对其他人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与你的内部笔记本结构不同,那只是供你自己使用),从而促进了协作和分享
采用笔记优先法后,你的每一条笔记就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原子——每一个都拥有自己的独特属性。同时,它们又随时准备组合成各种元素、分子甚至更复杂的化合物,这些都比单个原子更强大。
设计易于提取的笔记(Designing discoverable notes )
运用笔记优先的知识管理方法意味着我们必须考虑它的设计。你实际上是在为一个苛刻的客户设计产品——未来的自己。
「未来的你」并不一定相信「过去的你」在笔记中记录的所有内容都是有价值的。未来的你没有耐心,而且持怀疑态度,要求事先证明他们花在回顾笔记上的时间是值得的。
因此,你需要像销售人员那样,说服他们回头看看你曾经记录的笔记。要做到这一点,你得运用所有销售人员都必须掌握的技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笔记的兴趣,建立他们对笔记的信任,激发他们想要深入了解笔记的欲望,并为他们现在就采取行动、回顾笔记提供充分的理由。
如果这还不够吓到你的话,你还得对每一条单独的笔记都施展这些技巧,而且不能耽误一分一秒。时间对你来说宝贵,不是吗?
让我们从头开始:在设计的每一步,都是在权衡各种优先事项。你渴望某样东西,但同时它还得和你其他的需求保持平衡。
比如,你希望你的汽车能够保护乘客,但你不能仅仅围绕它加装一层厚重的金属壳,因为那样会让汽车变得太重,无法行驶。你必须在安全性、重量和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
你希望手机的电池续航尽可能长,但你不能只是简单地给它安装一个重达10磅的电池。你需要在电池续航、尺寸和便携性之间取得平衡。
对于笔记来说,我们需要在可发现性(discoverability)和可理解性(understanding)之间找到平衡点。
让笔记更容易被发现需要做到小巧、简单、易于理解。我们通过压缩实现这一点:创建高度压缩的摘要,去掉所有的废话。
但我们也希望使我们的笔记易于理解。这涉及到丰富的上下文:细节、例子和引用的来源,以确保没有任何东西被遗漏。
这是一个困难的权衡,因为你无法在不丢失某些上下文的情况下压缩某些内容。
如果你要将一篇长篇文章总结为一段简短的摘要,你可能需要剔除一些细节和辅助性的观点,只保留最关键的信息。
同样,如果你要制作一个视频的精华片段,你可能需要剪掉一些镜头,只保留最精彩的部分。如果你要在18分钟的TED演讲中讲述一个复杂的主题,你可能需要省略一些细节和背景信息,只聚焦于最重要的观点。
在决定保留什么的同时,你必然在决定丢弃什么。
压缩与上下文(Compression v s context )
压缩和上下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张力。
传达任何信息的过程都是压缩或简化的过程。例如,你可能会尝试将一生的经验和智慧压缩成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丢失很多原始经验和智慧中的上下文信息。
让我们看一些例子。
如果我们过度压缩一个笔记,也就是说,我们做了一个过于简短的摘要,我们就会失去上下文,这个笔记就会失去所有的意义。例如,上面的笔记包含的信息非常容易被发现——只需一瞥就能了解它的大致内容。
但是,如果一年后我再翻到这张笔记,我可能会一头雾水,想不起它的含义和核心要点——因为它写得太过简略。
然而,我们有时候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的解释过于深入细致,那么下一次再想要抓住它的精髓,或是理解其核心含义时,就会发现这一过程变得格外困难。
以上段落是我对任务管理软件Jira所做的笔记。这些笔记包含了大量背景信息,因此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要从中找出关键点却异常困难。我可能得花上好几个小时,耗费巨大的精力去阅读这些笔记,同时还要回忆足够的背景信息,以判断这些内容是否真的有用。最重要的观点和关键的洞察往往淹没在这些信息的海洋之中。
在压缩和上下文之间找到平衡并非易事。当未来的你决定是否要复习这个笔记的时候,每一秒都很重要。因为未来的你可能正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随意阅读,他们将在紧张的时间里快速做出决策。面对一堆价值可疑的文字,他们不太可能冒险投入时间进行复习。
这意味着你过去的你在这个笔记上做的所有总结工作都是浪费的。它在过去没有得到回报,也不会在未来得到回报。你成功地将一份信息通过时间发送出去,但它没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还未到目的地便已失去其价值和意义。
机会性压缩(Opportunistic compression)
大多数人在处理信息的上下文方面都做得很好。我们知道如何详细地记下一本书、一场演讲或一堂课的内容。
因此,渐进式总结的重点在于平衡这个等式。它是一种机会性的压缩方法 —— 分散在时间里,工作过程中,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来适当地进行总结和压缩。
请记住,压缩是提高可发现性的手段。所以,我们在创建笔记时的设计挑战是:
“我该如何做,才能使现在阅读的内容在未来更容易被发现和找到?”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你无法知道未来的你会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或者正在做什么。你必须在不知道将用于何处的情况下总结笔记。这是一种更具挑战性的通用性总结,比仅针对一个特定项目提取要点要困难得多。
渐进式摘要是通过“层”进行总结的。第0层是原始的,完整长度的源文本。
第一层是我最开始转存到笔记程序的内容。我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决定保留什么。我只是捕捉任何感觉有洞察力,有趣,或者有用的内容。
这可能包括各种类型的媒体,但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主要讲文本这个类型。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很多种:
- 从我正在阅读的PDF中复制一段文本,然后粘贴到 Evernote 的菜单栏助手中。
- 在 Evernote 的手机端将我的想法输入新的笔记中。
- 把一个Word文档拖到我的 Mac 上的 Evernote 图标上,这样就会将它作为一个附件添加到笔记中
- 用 Bookcision 从一本书中下·载我所有的 Kindle 高亮部分,然后复制粘贴到一个新的笔记中
- 将包含有用信息的邮件转发到我个人的 导入地址 ,这样可以自动将整个邮件导入到一条新的笔记中
- 用网页高亮器 Liner 在文章中高亮最佳段落,然后直接导出到 Evernote 中**(新枝的浏览器插件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上述例子都是来自我推荐的程序 Evernote(支持iOS、Android、Mac、Windows和浏览器), 但其实所有主要的笔记平台都或多或少地支持上述功能,比如: Bear(支持Mac和iOS), Simplenote(支持iOS、Android、Mac、Windows、Linux), Microsoft OneNote(支持iOS、Android、Mac、Windows), 和 Google Keep(支持浏览器、iOS、Android)。
(作者注:强如知识管理大佬都要用这么多工具才能实现,简直不可思议。新枝的目标就是覆盖以上场景,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做到,请大家监督)
第一层是渐进式总结的起点,就像是构建所有其他事物的基石一样:
第二层才是真正的摘要,在这一阶段,我会从我保存的那些片段中挑选出最精彩的部分并加粗。同样,我并没有固定的操作规则。我的目标是寻找那些能够突显这些内容核心或精髓的关键词、关键短语和关键句子。
我会在稍后复习这份笔记时处理那些加粗的部分。实际上,我是在利用已经投入的注意力来实现双重目标:一方面是获取当前项目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是为了将来的使用对笔记进行概括。这是个一举两得的策略。
关于第三层,我改用高亮显示,这样就能在所有加粗的段落中找出数量较少的高亮段落。这一次,我寻找的是 “精华中的精华”,只有真正独特或有价值的内容才会高亮显示。再说一遍,我只在复习笔记时才加入第三层。
至于第四层,我仍然在总结,但不仅仅是突出别人的观点,而是记录我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些最有见地的笔记,我会在非正式的执行摘要中总结第二层和第三层,用我自己的话再次强调关键点。
请注意,前面的所有图层都会被保留在上下文中,这样您就可以自由地省略内容,而不必担心会遗漏它们。总结是有风险的——你可能会对什么是重要的做出错误的判断。但是,通过多层次地保存笔记,你可以大胆地进行深入思考。
最后,对于极少数的资源,那些强大而令人兴奋的资源,我希望它们能立即融入到我的思考和工作方式中,我会重新整合它们。在对它们进行从第一到第四层的多角度分析之后,我会加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并将它们转化为其他形式。
这可能意味着要写一篇博客文章,来解释、评论或深入阐述作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