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为什么你应该停止阅读新闻?

我们对信息的渴求让我们难以深入思考。我们花费数小时浏览新闻,希望了解世界。但问题在于,新闻往往不能让我们真正理解世界——反而可能误导我们。我们越是沉迷于新闻,越容易迷失方向。

新闻,顾名思义,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存在。它只短暂停留,随即更迭。

随着新闻传播变得越发便捷且成本降低,其质量似乎有所下降,而数量却急剧增加,这使得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变得愈发困难。

我们很少在消费媒体时停下来自问:这真的对我有益吗?信息是否详尽?内容是否重要?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撰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否对话题有深入的了解?

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的表明新闻对你并无益处。

今天你吸收的信息,将成为明天你思想的基石。想要改变思想,先从改变信息来源开始。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仿佛总有一股力量在推动我们去追赶这些信息,让我们感到几乎要被压垮。

尼古拉斯·卡尔

新闻报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新闻传播速度今非昔比。曾几何时,我们得靠报纸或邻里闲聊来获取消息,如今却大不相同。得益于通知、短信等干扰,新闻几乎在发布瞬间就触手可及。
  2. 新闻生产的成本确实已经大幅降低。有些人甚至每天为主流报纸撰写多达 12 篇博客文章。在这样的节奏下,想要在某个主题上深入挖掘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更别提连续产出 12 篇有深度的内容了。而且,这些撰写新闻的人对于他们报道的主题往往了解甚少,深入程度几乎为零。因此,你只是在用肤浅的观点填满你的大脑。
  3. 新闻制作者和药品供应商一样,都希望你多多消费。他们推动了一种“别错过,别人知道的你不知道,关注这个否则你会落伍,等等,快看这个!”的文化。你花在追逐即时新闻上的每一分钟,都是以忽略那些永恒知识为代价的。
  4. 激励机制的错位现象不容忽视。新闻虽免费,员工薪酬却需支付。若非用户买单,便是广告商掏腰包。一旦广告商占据主导,激励机制便随之改变。页面浏览量成为关键指标,它直接关联着收入的多寡。 在讨论网页浏览量时,争议越大,挑起的情绪越激烈,往往效果更佳。
  5. 大多数记者并不追求真相,他们更热衷于讲述某个特定版本的故事。

信息消耗的资源显而易见:它消耗了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泛滥导致了注意力的稀缺,人们需要在众多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信息源中,有效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

如今,网上充斥着大量毫无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对过上有意义的生活毫无助益,它们不过是些填充物,既不能帮你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也不能帮你更好地理解世界或增进与他人的联系。

新闻,就像毒品一样,具有难以抗拒的上瘾性。一旦沉迷其中,便难以自拔。它不仅能够左右你的情绪,更会让你对它产生无尽的渴望。一旦你开始接触新闻,就仿佛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迪士尼乐园的酒店、交通和票务系统设计得天衣无缝,目的只有一个:让你沉醉在主题公园的奇幻世界里,而不是去奥兰多其他地方闲逛。同样,赌场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不让你轻易离开他们的地盘。

我们一点也不无辜,我们渴望知识渊博,见识广博。(更准确地说,我们渴望给人留下知识渊博、见识广博的印象。)然而,这正是我们容易被操纵的软肋。

想要彻底摆脱对报纸的依赖,不妨尝试一年时间专注于阅读上周的报纸。

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

新闻,它更像是一个角度,而非事实本身。当你意识到新闻其实就像一张被裁剪过的图片,而非完整的画面时,这将彻底改变你对事物的看法。

新闻并不会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事实;它只是让你更加确信,你所知道的信息就是全部。

新闻往往强化我们已有的信念。我们很少在阅读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内容后,会感慨:“嗯,那是个好观点,我错了。”

新闻往往取代了我们自己的思考。当你停止阅读新闻,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你以为是自己的思考,实际上往往是别人的。你只是在重复他人的想法。真正的思考是艰难的,而让别人为你思考则要容易得多。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常常担忧媒体对他们的评价。**这种担忧不仅加剧了他们的焦虑情绪,还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他们不再从现实生活本身获取反馈,而是急切地希望在他人的书面评论中获得认同。在这种情境下,外在的形象和评价似乎超越了现实本身的重要性。

当周遭充斥着噪音,我们往往难以察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号。注意力,这份宝贵的资源,或许是你我手中最珍贵的资产。想想看,大多数新闻在短短 24 小时后便成了过眼云烟。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将宝贵的注意力浪费在那些转瞬即逝的信息上呢?

新闻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峻,而非好转。设想一下,未来的新闻将根据你的个人喜好和阅读习惯进行个性化定制。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你我所见的标题和内容都可能截然不同。这里,“同一”这个概念将不复存在,因为所谓的“同一篇文章”实际上已经根据每个读者的偏好被重新改编。

作者可能创作了多个版本,分别针对不同政治倾向的读者,比如左翼和右翼人士。

即便是网址,每个版本也都有其独特之处,这样出版商便能追踪页面的停留时间、吸引点击的标题以及内容的分享性。

远离新闻并不容易。我们畏惧沉默,害怕独自面对内心的思绪。这便是为何在咖啡店或超市排队时,我们总不自觉地掏出手机。我们害怕去探问那些深刻而有意义的问题。

我们总是害怕说出那句“我不知道”,害怕面对无聊的空虚。这种恐惧驱使我们疯狂地吞噬着毫无意义的信息,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内心的空洞。

你能做些什么?

获取信息的秘诀在于精简时间,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深思熟虑中。同时,你可以通过筛选和关注那些高质量的信息源,来优化你的信息获取渠道。

在评估信息来源的质量时,我们需要深思熟虑。以下是我常问自己的几个问题:他们分享的是亲身经历吗?这些经历是近期的还是久远的?信息中包含了具体的细节描述,还是仅仅停留在抽象层面?

他们是在为我指引捷径,还是在向我解释原因?

在阅读新闻时,若你不得不涉猎,不妨将自己想象成一位旁听辩论的法官。作为法官,你深知每场辩论都包含着正反两面。若你未能窥见其中一面,至少应保持中立,暂缓下判。

追求论点双方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数据,是确保辩论公正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让我们以温妮弗雷德·加拉格尔的这句至理名言作为收尾:“几乎没有什么,能像你如何安排宝贵的闲暇时光一样,深刻影响你的生活品质。”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