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哈耶克:头脑的两种类型
💡 哈耶克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他所观察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科学思考方式: 1. “自己领域中的大师”:这类人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 2. “困惑型”:这类人在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得出一些明确结论之前,他们的论述往往显得有些混乱。 哈耶克自认为属于后者,他的新见解通常来自于对现有知识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而非简单地复述或记忆。
【翻译】职场中的魔力循环
这篇文章介绍的“魔力循环”是一个过程,目的是为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提供系统化的成长路径。“魔力循环”之所以具有魔力,其根本在于它触及了人性中最基本的特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对公平和合作的本能渴望。
【翻译】信息茧房自救指南
知识分为两种:增强性知识和突破性知识;增强性知识是加深我们固有认知的知识,突破性知识则是推翻我们已有认知的知识。 这个时代,我们基本不缺增强性知识,算法推荐给你的内容基本都在加深你的固有认知,因为算法只会推荐你喜欢的内容。 我们应该着重寻找那些突破性知识,ROI 最高。这些知识可能也是我们下意识会抗拒的。
【翻译】德鲁克:做自己人生的CEO
本文原题为《Managing Oneself(管理自己)》,刊登在十几年前(2005)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据说是 HBR创刊后重印次数最多的文章。 作者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德鲁克认为在现在的环境下,大多数公司是不为员工的职业发展负责的。因此,对于知识工作者或者脑力劳动者来说,要自己做自己的CEO。
【原则】齐拉特十诫 Szilard’s Ten Commandments
Szilard的"十诫"(Szilard's Ten Commandments)是由20世纪物理学家和科学家Leo Szilard设立的一组原则或准则。Leo Szilard是一位在核物理和信息理论方面有着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也是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的参与者之一。
【原则】林迪效应 Lindy effect
林迪效应是一种观察非生物体(特别是想法或技术)生存期的理论,其主张一个非生物体存在的时间越长,其未来存活的预期时间也越长。换句话说,林迪效应认为事物的“寿命”与其已经存在的时间成正比。
【原则】汉隆剃刀Hanlon’s Razor
汉隆剃刀模型是一种决策规则或启发式原则,用于解释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简单来说,该模型建议:“永远不要把别人行为的解释归因于恶意,如果这些行为可以用愚蠢或无知来足够解释。
【原则】罗伯特法则(Robert’s Rules of Order)
罗伯特法则(Robert's Rules of Order)是一套在各种组织和集体中广泛使用的议事规则和流程指导。这一规则由美国军官Henry Martyn Robert于1876年首次编撰,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结构化的会议和决策制定框架。罗伯特法则旨在促进公平、高效的讨论,并确保每位参与者都有平等的机会发言和投票。
【原则】帕累托法则 Pareto Principle
帕累托法则,也被称为80/20法则,是一种描述资源分布和效果产生不均的经济原理。**这个法则起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的研究,他在1906年发现意大利大约80%的土地由20%的人口拥有。这一现象后来被发现也适用于许多其他领域,比如商业、项目管理和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