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科技史上的两个历史性时刻。合成氨巧合的点是,英国等协约国对德国进行硝矿禁运…
贝塞麦转炉(钢铁成本剧降)
• 时间与背景
1856 年,英国的亨利·贝塞麦(Henry Bessemer)发明了用强力吹风法炼钢的“贝塞麦转炉”工艺。
• 技术革新
利用高压空气吹入到铁水中,去除碳、硅等杂质,大幅度缩短了炼钢时间,并减少了对人工和燃料的需求。
• 成本下降
在此之前,钢是一种高端材料,价格昂贵;贝塞麦转炉让钢的生产成本在当时就下降了 80%-90%,这为大规模修建铁路、桥梁和摩天大楼奠定了物质基础。
哈伯-博施法(合成氨肥成本剧降)
• 时间与背景
20 世纪初,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与卡尔·博施(Carl Bosch)成功实现从空气中“固定”氮(N₂),合成氨(NH₃),打破了人类主要依赖智利硝石等天然氮肥矿床的局面。
• 技术革新
通过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实现工业规模的氮肥生产。
• 成本下降
在此工艺出现之前,世界各国对硝石等天然氮化合物高度依赖且储量有限;哈伯-博施法出现后,人造化肥的成本迅速下降,幅度可达 90% 左右,极大促进了现代农业产量的飞跃,被称为“养活世界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