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参考原则

17 篇文章

【原则】确认偏误 Confirmation Bias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是一种认知偏差,指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记忆和重视与自己已有信念或假设相一致的信息,而忽略或轻视与之相矛盾的信息。这种偏误会导致人们在决策和评估信息时,无意识地保持自己的先入之见,从而影响客观判断。
【原则】宜家效应Ikea Effect
消费者在对待要求自己 DIY 的产品时,会对该产品价值的认知过高。这是由经济学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丹尼尔·莫雄(Daniel Mochon)和迈克尔·诺顿(Michael I. Norton)三人提出的一种认知偏差,他们从研究中发现,若在制造中人投入的感情越多,付出的时间越多,物品的意义就越大。
【原则】齐拉特十诫 Szilard’s Ten Commandments
Szilard的"十诫"(Szilard's Ten Commandments)是由20世纪物理学家和科学家Leo Szilard设立的一组原则或准则。Leo Szilard是一位在核物理和信息理论方面有着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也是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的参与者之一。
【原则】林迪效应 Lindy effect
林迪效应是一种观察非生物体(特别是想法或技术)生存期的理论,其主张一个非生物体存在的时间越长,其未来存活的预期时间也越长。换句话说,林迪效应认为事物的“寿命”与其已经存在的时间成正比。
【原则】汉隆剃刀Hanlon’s Razor
汉隆剃刀模型是一种决策规则或启发式原则,用于解释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简单来说,该模型建议:“永远不要把别人行为的解释归因于恶意,如果这些行为可以用愚蠢或无知来足够解释。
【原则】罗伯特法则(Robert’s Rules of Order)
罗伯特法则(Robert's Rules of Order)是一套在各种组织和集体中广泛使用的议事规则和流程指导。这一规则由美国军官Henry Martyn Robert于1876年首次编撰,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结构化的会议和决策制定框架。罗伯特法则旨在促进公平、高效的讨论,并确保每位参与者都有平等的机会发言和投票。
【原则】帕累托法则 Pareto Principle
帕累托法则,也被称为80/20法则,是一种描述资源分布和效果产生不均的经济原理。**这个法则起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的研究,他在1906年发现意大利大约80%的土地由20%的人口拥有。这一现象后来被发现也适用于许多其他领域,比如商业、项目管理和日常生活中。
【原则】恩格尔巴特定律 Engelbart’s law
由计算机科学先驱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提出的一个理论。这个定律主张,随着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组织的“集体智慧”能力会加速增长。
【原则】熵增定律
也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的是一个封闭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自然趋势,即系统的熵(一个衡量无序度的物理量)总是倾向于增加。熵增定律揭示了能量转化和传递的不可逆性,是理解自然界众多现象的关键。
【原则】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指的是,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将其拆分成各要素进行解构分析,从而找到实现目标最优路径的方法。 该原理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观点:“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